• <tt id="pqzsq"></tt>

        最新公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鈞信智庫>>專題推送 專題推送

        中國特色小城鎮發展空間格局特征與政策建議(上)

        【特色小城鎮的空間布局不僅能反映當前發展趨勢,還決定著空間經濟性和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

        □孫軒  張曉歡  陳鋒

        前,中國各地發展特色小城鎮的熱情高漲,建設不斷提速。據統計,全國特色小鎮試點有 403個,加上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總數超過2000個。當前以及今后,特色小城鎮的空間布局都將對中國整體城鎮格局產生一定影響,如何理解當前特色 小城鎮的分布空間格局以及發展趨勢,有助于在全國范圍內引導特色小城鎮發展。

        中國特色小城鎮發展空間格局特征

         

        1.從整體分布和發展趨勢看,呈現東部地區引領,西部、中部緊跟,東北發展較慢的趨勢。從第一批特色小城鎮的分布看,東部地區多,其次為西部、中部、東北地區,數量比約為40%:30%:22%:8%,以秦嶺淮河為南北界,分布數量比約為59%:41%(南方比北方)。通過特色小城鎮的分布密度分析,發現特色小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區域為上海、蘇州、杭州形成的三角區域。從數量看,浙江省位居第一,共計入選8個,江蘇省、山東省及四川省分別入選7個,其余省份入選數量為3-4個。第二批特色小城鎮分布比例基本與第一批保持一致,東部地區仍為最多,西部、中部、東北其次,數量比約為38%:29%:25%:8%,南北分布數量比為58%:42%。第二批特色小城鎮在數量增加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蘇南至浙北區域的特色小城鎮優勢,還出現了圍繞北京、成都、廣州等城市周邊的特色小城鎮集聚區域。從數量看,江蘇、浙江、山東、四川依然呈現強勢,其他省市均有所提升。結合兩批特色小城鎮分布情況來看,特色小城鎮分布格局呈現東部地區引領,西部、中部緊跟,東北發展較慢的發展趨勢;在空間變化中,南北相對平衡,長三角地區出現一個集聚程度相當高的區域,并且增長勢頭強;廣州、北京、成都等城市所在區域特色小城鎮集聚程度隨時間發展不斷提高。

        2.從分布特征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的集中程度較高。特色小城鎮發展格局與城鎮化格局基本保持一致,但也存在差異。比如,西部地區的特色小城鎮發展趨勢好于中部地區,體現在數量分布和增長速度上。城市群內特色小城鎮的集聚程度較高,最明顯的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四個城市群。另外,通過將特色小城鎮分布情況與中國小城鎮分布情況對比,還發現若干較為滯后的地帶:一是江西中南部、廣西中部和東部、湖南西部、安徽北部、四川西南部,這幾個區域都是小城鎮分布密度相對較高、具有人口基礎和一定發展區位條件的地區,但目前還沒有出現國家級特色小城鎮;二是邊境、邊疆地帶中,除云南中緬邊境和新疆中哈邊境的特色小城鎮發展帶外,其他都較弱。

        3.從發展類型看,東部沿海地帶新興產業類較多,而中西部地區旅游類較多。從特色小城鎮與城市的區位關系來看,發展空間主要為城市街區、城市郊區、產業集聚區和農業地區。其中,在產業上聚焦金融、創業等服務業和輕工業的特色小城鎮大多選擇城市建成區內或近郊區域,這一類以新興產業為特色產業的特色小城鎮雖然占比較少,但卻是國家以及各部委宣傳特色小城鎮的“門面”和“品牌擔當”,地位相當重要。比如杭州的夢想小鎮、北京基金小鎮等。另外,則是以旅游產業或“旅游+農業”產業為特色產業的特色小城鎮,其數量也最多。


        彩神彩票下载